附件4:
一、内容要求
毕业设计报告正文要求:
(1)理、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正文内容应包括:问题的提出;设计的指导思想;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论证;根据任务书指出的内容和指标要求写出设计过程、课题所涉及元件结构和相关参数的设计计算,有关基本原理的说明与理论分析;给出所设计课题实际运行的数据或参数,并与理论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,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。最后要对所设计课题实用价值做出评估说明;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改进意见或其它更好的方案设想及未能采纳的原因等。
(2)经济、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:问题的提出、设计的指导思想;设计方案提出的依据,设计方案的选择和比较;设计过程;所运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和方法;数学模型及其依据,数据计算方法;对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评估;对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( 或可能发生的问题 ) 提出合理化建议。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、主要论据;根据国家有关方针、政策及规定联系实际展开理论分析。
(3)文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:问题的提出、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;解决方案提出的依据,解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,结论。
二、论文印装
毕业论文用毕业设计专用纸打印。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,行间距为24磅;版面页边距上3cm,下、左2.5cm,右2cm。
三、论文结构、装订顺序及要求
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:
(1) 封面;
(2) 毕业设计(论文)任务书;
(3) 毕业设计(论文)开题报告;
(4)毕业设计(论文)学生申请答辩表与指导教师毕业设计(论文)评审表;
(5)毕业设计(论文)评阅人评审表;
(6)毕业设计(论文)答辩表;
(7)毕业设计(论文)成绩评定总表;
(8)中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;
(9)目录;
(10)正文;
(11)致谢;
(12)参考文献及引用资料目录;
(13)附录;
(14)实验数据表、有关图纸(大于3#图幅时单独装订);
(15)封底。
(一)封面及毕业设计(论文)任务书
封面及毕业设计(论文)任务书由学校统一印制。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,要简练、准确,可分为两行。
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,经系主任、教学院长审查签字后生效。
(二)中英文摘要(中文在前,英文在后)及关键词
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,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,内容包括研究目的、方法、成果和结论,不含图表,不加注释,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。中文摘要一般为200-400字左右,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。
“摘要”字样位置居中。
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(论文)主题内容的名词,是供检索使用的。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,不得自造关键词。关键词一般为3-5个,按词条外延层次(学科目录分类),由高至低顺序排列。
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。
(三)目录
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,要求层次清晰,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。主要包括绪论、正文主体、结论、致谢、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。
(四)正文
论文正文部分包括:绪论(或前言、序言)、论文主体及结论。
绪论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,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,国内外文献综述,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。
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,主要包括选题背景、方案论证、过程论述、结果分析、结论或总结等内容。要求层次清楚,文字简练、通顺,重点突出,毕业设计(论文)文字数,一般应不少于1万字(或20个页码)。外文翻译不少于3000字符,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符。
中文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采用以下格式:
1 |
1.1 |
1.1.1 |
1.1.1.1 |
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、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,毕业论文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,并前后统一,不得混杂使用。格式除题序层次外,还应包括分段、行距、字体和字号等。
第一层次(章)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,其余各层次(节、条、款)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。第一层次(章)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。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。行与行之间,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24磅行间距。
第一层次(章)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。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,不加标点,下同。
第二层次(节)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。
第三层次(条)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。
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。
结论(或结束语)作为单独一章排列,但标题前不加“第XXX章”字样。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,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,一般不超过两页。
(五)致谢
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(论文)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。文字要简洁、实事求是,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。
(六)主要参考文献
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,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,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。
列出的只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,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。论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置于所引用部分的右上角用[]标明。参考文献表上的著作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。
参考文献的著录,按著录/题名/出版事项顺序排序:
期刊——著者,题名,期刊名称,出版年,卷号(期号),起始页码。
书籍——著者,书名、版次(第一版不标注),出版地,出版者,出版年,起始页码。
四.其他要求
(一)文字
论文中汉字应采用严格执行汉字的规范。所有文字字面清晰,不得涂改。
(二)表格
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,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,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。表序必须连续,不得重复或跳跃。表格的结构应简洁。
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。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,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,不能用‘同上’、‘同左’和其它类似用词,应一一重新标注。
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,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(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)。
(三)插图
插图要精选。图序可以连续编序,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,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、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,图序必须连续,不得重复或跳跃。仅有一图时,在图题前加‘附图’字样。毕业设计(论文)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,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。
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,分图用a,b,c,……标出。
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。
(四)公式
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,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,或逐章编序,序号排在版面右侧,且距右边距离相等。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。
(五)数字用法
公历世纪、年代、年、月、日、时间和各种计数、计量,均用阿拉伯数字。年份不能简写。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。
(六)软件
软件流程图和源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论文后面,特殊情况可在答辩时展示,不附在论文内。
(七)工程图按国标规定装订
图幅小于或等于3#图幅时应装订在论文内,大于3#图幅时按国标规定单独装订作为附图。
(八)艺术设计作品
无法用纸质文档保存的艺术设计作品应用光盘或照片保存。
(九)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国家计量局规定执行。
附件5:
毕业设计(论文)评分标准
理工科、管理类:
项 目 |
分值 |
“优”参考标准 |
“良”参考标准 |
“中”参考标准 |
“及格”参考标准 |
“不及格”参考标准 | |
指导 教师 |
评阅 教师 | ||||||
工作量 |
15 |
15 |
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工作量 |
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工作量 |
按时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工作量 |
能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工作量 |
没有完成任务书规定工作量 |
文献阅读与外文翻译 |
10 |
10 |
除全部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、文献外,还能阅读较多的自选资料,并按要求按时完成翻译,译文准确质量好 |
除全部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、文献外,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,并按要求按时完成翻译,译文准确质量好 |
能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,并按要求按时完成翻译,译文质量尚可 |
阅读了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,并按要求按时完成翻译 |
未完成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及文献的阅读任务、外文翻译达不到要求 |
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 |
25 |
25 |
设计合理、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,实验数据准确可靠,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|
设计比较合理,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,实验数据比较准确,有一定实际动手能力 |
设计比较合理,理论分析与计算基本正确,实验数掘基本准确,实际动手能力尚可 |
设计基本合理、理论分析与计算无大错,实验数据无原则差错,实际动手能力较弱 |
设计不合理,理论分析与计算有原则错误,实验数据不可靠,实际动手能力差 |
研究成果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|
25 |
25 |
对研究的问题能较深刻分析有独到之处,成果突出,反映出作者很好地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|
对研究的问题能正确分析或有新见解,成果比较突出,反映出作者较好地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|
对研究的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,成果有一定意义,反映出作者基本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|
研究能力较弱,对某些问题提不出个人见解,未取得什么成果,反映出作者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|
缺乏研究能力,未取得任何成果,反映出作者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识很不扎实 |
文字 表达 |
10 |
10 |
论文结构严谨,逻辑性强,论述层次清晰,语言准确,文字流畅 |
论文结构合理,符合逻辑,论述层次分明,语言准确,文字通顺 |
论文结构基本合理,层次较分明,文理通顺 |
论文结构有不合理部分,逻辑性不强,论说基本清楚,文字尚通顺 |
内容空泛,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,错别字较多 |
学习态度与规范要求 |
15 |
15 |
学习态度认真,模范遵守纪律,论文完全符合规范化要求 |
态度比较认真,组织纪律较好,论文达到规范化要求 |
学习态度尚可,遵守纪律,论文基本达到规范化要求 |
态度不太认真,组织纪律较差,论文勉强达到规范化要求 |
学习马虎,纪律涣散论文达不到规范化要求 |
说明: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、评阅教师分别给分(以百分记)使用表格和其各自比例见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,最后按“优(90-100)”“良(80--89)”“中(70--79)”“及格(60--69)”“不及格(60以下)”评定成绩
文科:
项 目 |
分值 |
“优”参考标准 |
“良”参考标准 |
“中”参考标准 |
“及格”参考标准 |
“不及格”参考标准 | |
指导 教师 |
评阅 教师 | ||||||
外文翻译 |
15 |
15 |
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外文翻译,译文准确质量好 |
能较好地完成规定的外文翻译,译文质量较好 |
能按时完成规定的外文翻译,译文质量尚可 |
基本完成规定的外文翻译,译文无大错 |
外文翻译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|
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 |
10 |
10 |
除全部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、文献外,还能阅读较多的自选资料,并认真写出两万字以上有见解的读书心得或三千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|
除全部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、文献外,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,认真写出两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或三千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|
阅读了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,并能写出两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或三千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|
能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,写出两万字以上的笔记或三千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|
未完成阅读任务或读书笔记,文献综述达不到要求 |
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 |
25 |
25 |
论文有独到的见解,富有新意或对某些问题有较深刻的分析,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实用价值 |
论文有一定的见解,或对某些问题分析较深,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或实用价值 |
论文能提出自己的看法,选题有一定价值,内容能理论联系实际 |
选题有一定价值,但论文中自己的见解不多 |
选题不能成立,或论文有重大问题 |
论证能力 |
25 |
25 |
论点鲜明,论据确凿,论文表现出对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,文章材料详实可靠,有说服力 |
论点正确,论据可靠,对事物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,能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阐述有关问题 |
观点正确,论据有理有据,但独立研究体现不足,论文缺乏一定的深度,材料能说明观点 |
观点基本正确,能对观念进行一定的论述,但缺乏分析概括能力和研究,照搬、拼凑 |
基本观点有错误,或主要材料不能说明观点 |
文字表达 |
10 |
10 |
论文结构严谨,逻辑性强,论述层次清晰,语言准确、生动 |
论文结构合理,符合逻辑,文章层次分明,语言准确,文字通顺 |
论文结构基本合理,层次较分明,文理通顺能叙述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|
论文结构有不合理部分,逻辑性不强,论说能阐明自己的基本观点 |
内容空泛,结构混乱,文字表达不清,文不对题,有抄袭现象 |
学习态度与规范要求 |
15 |
15 |
学习态度认真,模范遵守纪律,论文完全符合规范化要求。 |
态度比较认真,组织纪律较好,论文达到规范化要求 |
学习态度尚可,遵守纪律,论文基本达到规范化要求 |
态度不太认真,组织纪律较差,论文勉强达到规范化要求 |
学习马虎,纪律涣散,论文达不到规范化要求 |
说明: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、评阅教师分别给分(以百分记)使用表格和其各自比例见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,最后按“优(90-100)”“良(80--89)”“中(70--79)”“及格(60--69)”“不及格(60以下)”评定成绩
附件6:
年毕业设计(论文)基本情况统计表
所在学院: 填表人: 年 月 日
专业: |
|
|
|
合计 | |||||
毕业设计(论文)类型 |
|
数量 |
% |
数量 |
% |
数量 |
% |
数量 |
% |
A工程实践 |
|
|
|
|
|
|
|
| |
B理论研究 |
|
|
|
|
|
|
|
| |
C科研装置研制 |
|
|
|
|
|
|
|
| |
D计算机软件 |
|
|
|
|
|
|
|
| |
E综合应用 |
|
|
|
|
|
|
|
| |
X真实课题 |
|
|
|
|
|
|
|
| |
Y模拟课题 |
|
|
|
|
|
|
|
| |
课题数 |
|
|
|
| |||||
指导教师职称 |
|
人数 |
% |
人数 |
% |
人数 |
% |
人数 |
% |
高级 |
|
|
|
|
|
|
|
| |
中级 |
|
|
|
|
|
|
|
| |
初级(辅助) |
|
|
|
|
|
|
|
| |
总数 |
|
|
|
| |||||
学生成绩 |
|
人数 |
% |
人数 |
% |
人数 |
% |
人数 |
% |
优秀 |
|
|
|
|
|
|
|
| |
良好 |
|
|
|
|
|
|
|
| |
中等 |
|
|
|
|
|
|
|
| |
及格 |
|
|
|
|
|
|
|
| |
不及格 |
|
|
|
|
|
|
|
| |
缓答辩 |
|
|
|
|
|
|
|
| |
参加人数 |
|
|
|
| |||||
通过人数 |
|
|
|
| |||||
未取得毕业设计(论文)资格人数 |
|
|
|
| |||||
题目结合实际的人数 |
|
|
|
| |||||
设计或论文被社会采用人数 |
|
|
|
| |||||
创新立项项目人数 |
|
|
|
|
附件7:
年毕业设计(论文)工作总结
所在学院:
总结: 一、毕业设计(论文)成绩分析 二、对提高毕业设计(论文)质量有显著效果的做法和典型经验 三.存在问题,改革、管理措施 四.建议
|
|
教学院长签字: 年 月 日
(页面不够,可另附页)
评论